![](/themes/default/public/img/qq.png)
發(fā)布時間:2010-10-22 14:24:57
除了南安板鴨、燙皮名聲在外,章江源頭大余。最新又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—媽媽文宣隊”可是讓農村垃圾分類知識走進千家萬戶的秘密武器”大余縣探索出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新模式,初步形成了農村衛(wèi)生保潔長效機制?,F(xiàn)在大余農村,干凈整潔、文明衛(wèi)生,前不久該縣還榮膺“2009年度全省農村清潔工程試點工作先進縣”稱號,效果的面前,有不少故事。
村里人只要提到個個都豎起大拇指,今年69歲的蔡大秀是大余縣池江鎮(zhèn)新江村靈潭里社區(qū)的一名普通婦女。稱她靈潭里的美容師”自2006年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,蔡大秀就自覺擔負起了社區(qū)的清潔衛(wèi)生工作。每天早上7時,就開始在社區(qū)的公共場所打掃衛(wèi)生,從社區(qū)內的文化小廣場,再延伸到每一條水泥路。努力下,靈潭里建設點被評為全市“最佳綠色生態(tài)新村”
可以送供銷部門回收,剩余飯菜等易腐類垃圾要倒入漚肥池或沼氣池;金屬、塑料、橡膠、紙等可利用垃圾。還能補貼家用;廢棄電池、過期藥品、廢日用化學品等有毒有害物質,要運送指定地進行無害化處理…該社區(qū)文化小廣場,一群農村婦女正在一起摘花生,閑不住的蔡大秀抓住機會,開始向大家講解垃圾分類知識。
過去我屋內現(xiàn)代化,一村民告訴記者:看。屋外臟亂差?,F(xiàn)在大家衛(wèi)生意識強了垃圾亂扔、污水隨地流的現(xiàn)象也沒了
藍瑩瑩的火苗跳躍而出???,撲哧”一聲。這個灶頭燒的沼氣,沼氣池還是政府免費為我建的呢。日前,大余縣新城鎮(zhèn)巷口村新屋坪保潔員藍連多在自家廚房里,一邊忙著炒菜,一邊向記者介紹:現(xiàn)在煮飯、炒菜、燒開水,全用上沼氣,既方便又衛(wèi)生。
大余縣農村聘請的427名保潔員,大力推進農村清潔工程過程中。每天都會收集到大量有機垃圾,這些垃圾往哪里倒?哪里埋?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該縣免費為省扶建設點、交通主干道沿線村莊的保潔員各新建一座容積達8立方米的沼氣池。沼氣池建設資金由縣能源辦按每個1200元的規(guī)范進行補助,缺乏局部由省扶建設點在三綠一處理”資金中解決。
負責收集全村易腐爛的有機垃圾,沼氣池由保潔員專人管理。如菜葉(根)剩菜剩飯、瓜皮果殼、殘枝敗葉、稻草雜草等用作沼氣原料,每座沼氣池每年可為保潔員直接增收節(jié)支1000元左右。
家里的破銅爛鐵都丟到河里,以前?,F(xiàn)在會收起來,等收購員上門收購,既方便,價格又合理。大余縣池江鎮(zhèn)板棚村村民老李如是說。承擔上門收購工作的池江鎮(zhèn)吳斌廢品回收站里的3名專職收購員。
工作量很大。于是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,廢品回收站負責人吳斌告訴記者:這3人要承擔5個村的廢品回收任務。與流動收購員簽訂責任書,實行每日上門服務,與保潔員實行有效對接,做到應收盡收。記者看到廢品站醒目處還張貼回收價目信息和品種,引導村民自覺分揀可利用廢品和封存廢品。據了解,該廢品站今年可利用廢品回收業(yè)務量同比增加了5噸,廢玻璃等回收量同比增加了3噸,封存廢品增加了0.15噸。
大余縣努力構建立體式垃圾回收網絡的一個縮影。縣財政以補貼形式,吳斌廢品回收站的迅猛發(fā)展。用于對有害垃圾及微利可利用垃圾進行回收,全縣范圍內設立了16個鄉(xiāng)鎮(zhèn)廢品回收中心、84個村廢品回收站以及314個村莊(建設點)廢品回收點。